redux-framework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www/wwwroot/sxqxpl.com/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导语:一个县,如何打造营业额近500亿的“国民小吃”?
在中国,有人的地方,就有沙县小吃。
热腾腾的扁肉配上香味儿十足的拌面,十多元钱就能填饱肚子,物美价廉的沙县小吃是不少人心中的“国民美食”。在沙县人眼里,“扁肉是‘砖头’,拌面为‘钢筋’,小吃筑成了沙县的高楼大厦。”目前,全县有6万多人外出经营小吃,辐射带动30万人创业致富。
2020年12月17日晚播出的《新闻联播》,以”沙县小吃何以做成大产业”为题,深入讲述了沙县人用20多年把沙县小吃发展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的奋斗故事。
报道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对沙县小吃发展提出殷切期望。1999年3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在沙县考察时指出,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薄利多销,闯出了一条路子,现在应当认真进行总结,加强研究和培训,深入挖掘小吃业的拓展空间。
总书记的鼓励激发了沙县人的创业积极性。20年多来,沙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沙县小吃当做大产业来抓,推动沙县小吃做大做强,走规模化。如今,沙县小吃不仅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还遍布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营业额近500亿元。
200个干部做小吃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短短20年左右,沙县小吃就已悄无声息地占领了中国的街头巷尾。
这些或整洁或简陋的店铺背后,有着也许在全国都独一无二的“推手网络”。
推动者,就是全国唯一以政府名义成立的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沙县人口中的“小吃办”。县委县政府鼓励各个乡镇至少有一名科级干部停薪留职出去做小吃,当年“下海”的干部就达200人。
1、设立驻外联络处
因为沙县外出经营人员多、经营区域广,管理成为难题。2006年,沙县政府提出建立“一乡一城一组织”的发展战略,一个乡镇要负责在一个小吃业主相对比较集中的城市建立一个管理组织,这是各地联络处的雏形。
现在全国有29个城市设立了沙县小吃驻外联络组织。上传下达、证件获取、纠纷调解、业务投诉都由联络处帮忙解决,还要做好所在城市的商标保护。
“联络处隶属于同业公会这个行业协会,以提供服务为宗旨,不以约束为目的。真正需要政府层面开展的活动,比如维权,由县里面的相关部门做,联络处配合。”沙县小吃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鑫表示。
不仅如此,沙县在1998年成立了有编制、有经费的小吃产业发展中心,主要负责对沙县小吃业进行培训、研发并推动其产业化发展。就一些共性的方面,比如小吃技能、食品安全给业主们做培训。
2、维护沙县小吃的品牌和权益
低价定位是沙县小吃成功的核心原因,但是门店迅速增长,也存在真假门店混杂、品质良莠不齐的问题。
目前,沙县已有近6万人在外做小吃。实际从业者的总数,比这个更高。无论是不是沙县人,只要能够达到同业公会制定的各项标准并接受监督,都可以开一家沙县小吃店。
值得一提的是,沙县人的品牌意识可以追溯到90年代。1998年,沙县小吃的图形服务商标获准注册。这也是沙县小吃同业公会成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沙县小吃及图形”的集体商标于2015年获准注册。伴随着沙县小吃店老板向海外扩张的脚步,同业公会在港澳台地区和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也积极注册了商标。
拿到了商标,县里请人设计了沙县小吃店铺的统一视觉系统,以及统一的文字宣传、产品定位、配送服务等,开启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2006年,沙县小吃集团成立,开启公司化经营。
有了组织,沙县小吃开始崭露头角,但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如何让这个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个体经济发展壮大,让这个极具地域特色的小吃品牌做大做强又成了新的问题。
3、打造“中央厨房”生产模式
2000年8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到沙县考察时强调,要找准今后经济发展的支撑点,特别是加强以沙县小吃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加强资金扶持到在各地举行推介会,沙县在发展小吃方面从未懈怠。沙县小吃集团按照现代餐饮经营管理模式,提出“标准化、连锁化”,推动沙县小吃转型升级。集团推出了统一的集体商标,为各类小吃制定严格的用料以及制作规范。
这些标准化产品可以通过沙县小吃集团打造的供应链大数据系统,及时配送到各地有需要的门店之中。
2016年,沙县小吃开始实行标准化生产,将现代食品加工工艺与传统小吃制作工艺有机结合。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中心总结出小吃制作和经营经验,将全国成千上万小吃业主的后厨变成了“中央厨房”的生产模式。
“中央厨房”批量生产前请沙县小吃业主代表品尝,既保证了独特风味,又确保了食品标准化、安全化,小吃业主的经营成本不断降低。
“过去,乡亲们富了,但不少人身体也累垮了,有的甚至倒在了灶台上。自从用了‘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之后,小吃业主们最起码可以多休息4个小时。这换来的是沙县小吃整体从业队伍的健康,是无价的。”
4、带动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
目前,沙县小吃在全国门店超过8.8万家,年营业额超过500亿元。二十多年的努力,沙县小吃终于成为了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也已成为沙县乃至三明的名片。
小吃带来了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每年沙县吸引超过500万人次观光旅游,2019年旅游总收入54.48亿元。今年的12月8日是沙县第24届小吃节,在小吃节上,芋饺、包心豆腐丸、郑湖豆干、甜烧麦等近百种特色小吃吸引了市民和游客前来品尝。小吃节上不仅有小吃,还有沙县博物馆新馆开幕、最氧三明四季行、《沙县小吃》电视连续剧启动仪式等系列配套“大餐”。
张鑫说,“现在我们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沙县小吃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通过“金字招牌”带动旅游等产业发展,沙县小吃发展的空间不断扩大。如今,由小吃业拉动的中药材、食用菌等小吃配料种植基地就有6万亩,带动2万多农户从事种植业;家禽养殖、调味品生产等众多合作社相继成立,全县有76家食品加工企业,带动30万人致富。
特产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其最重要的价值是独特,是差异,具有难以复制和不可替代性。这是特产产品容易产生市场竞争力、特产品牌容易形成品牌溢价的原因所在。
我国众多的特产品牌,多数来源于当地的风味小吃。从沙县小吃的产业发展来看,小吃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小吃社会化不断深入,开拓经营、延伸经营、连锁配送、烹饪工业化等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来源:央视新闻
上一个:商用早餐半成品包子批发,早餐店半成品的包子哪里进货?